发布日期:2025-08-07 09:53 点击次数:181
最近,“反内卷”政策的热度居高不下。从光伏、新能源车到白酒、家电,政策对行业竞争的规范和引导,让许多投资者开始重新审视消费板块的价值。有人问:“反内卷”是不是意味着消费股要“凉了”?
其实恰恰相反,政策挤掉行业泡沫后,反而可能让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脱颖而出。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消费板块的现状,以及三个被低估的细分机会。
消费板块“反内卷” 从价格战到价值战
过去几年,消费行业的内卷化问题愈发明显。比如,白酒行业曾因渠道压货、价格倒挂陷入恶性竞争;家电行业靠“以价换量”维持市场份额,导致企业利润被压缩。
而“反内卷”政策的出台,正是要打破这种低效循环。政策的核心是规范竞争规则——
打击低价倾销:市场监管总局近期点名多起“低于成本价促销”案例,要求企业不得通过牺牲质量换低价。
推动技术升级:例如家电行业鼓励绿色智能产品以旧换新,倒逼企业从“拼价格”转向“拼创新”。
优化行业格局:头部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份额,尾部低效产能逐步出清,行业集中度提升。
这对消费股的影响是两极分化:缺乏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可能被淘汰,而龙头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议价权将增强。
例如,白酒行业龙头通过控量保价,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增速已回升至15%。
三个领域值得关注 消费价值或被低估
消费升级:品质突围的“隐形冠军”
市场对消费升级的持续性存疑,但政策红利和人口结构变化将长期支撑这一方向。政策明确支持“消费提质扩容”,重点关注两类机会——
绿色智能家电:空调、冰箱等品类受益于“以旧换新”补贴,龙头企业通过技术迭代(如节能变频、AI智能控制)提升溢价能力。例如,美的集团2025年推出的AI空调销量同比增30%。
消费者对健康属性的需求升级,推动无糖饮料、高蛋白食品等细分赛道增长。某乳企推出的低糖酸奶系列,2024年营收占比已突破20%。
国潮品牌:文化自信驱动的“新红利”
外资对国产品牌的认知仍停留在“低价低质”阶段,但本土企业的技术积累和渠道能力已今非昔比。
“反内卷”政策间接为本土品牌创造了空间——
老字号复兴:如白酒行业通过非遗工艺传承、年轻化营销(联名IP、国潮设计),部分区域酒企营收增速超行业均值。
新消费品牌崛起:国产美妆、运动服饰通过差异化定位抢占市场。例如,某国产防晒品牌凭借“成分党”概念,2025年上半年GMV同比增长200%。
智能硬件:科技赋能的“长尾市场”
市场对消费电子的周期性担忧过度,但技术迭代(如AI大模型接入)可能催生新一轮需求。
政策鼓励“AI+消费”融合,以下领域潜力巨大——
智能家居:扫地机器人、智能门锁等产品渗透率快速提升,头部企业通过生态链布局构建壁垒。
可穿戴设备:健康监测功能的智能手表、AR眼镜等,成为年轻人“科技尝鲜”的新选择。
宠物智能用品:自动喂食器、GPS项圈等细分品类增速超50%,远超传统宠物食品赛道。
普通人的应对策略 参与消费板块机会
关注政策风向标
重点跟踪工信部、市场监管总局的行业规范文件,例如近期对“低价倾销”的整治可能利好合规龙头。
观察消费券发放方向,例如2025年多地增发“绿色智能家电补贴券”,直接拉动相关品类销售。
选择“长坡厚雪”型标的
龙头溢价:选择市占率提升、现金流稳健的企业(如白酒、家电龙头)
细分赛道:关注渗透率低、成长空间大的领域(如功能性食品、宠物智能用品)。
分散配置,降低波动
消费板块内部差异大,可均衡配置必选消费(食品、日用品)和可选消费(家电、汽车)。
通过基金定投平滑波动,例如消费ETF或行业主题基金。
“反内卷”政策短期可能引发行业阵痛,但长期看,它将推动消费行业从“野蛮生长”转向“高质量发展”。
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,与其焦虑“还能不能买”,不如跳出短期波动,关注政策扶持方向和企业的真实竞争力。毕竟,消费是经济的压舱石,优质企业终将在洗牌后迎来新生。
*本文仅供学习交流,内容中基金及股票类型仅供展示使用,所有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投资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。